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浅谈中美两国幼儿园科学课程差异及启示

2008-10-31 23:35| 发布者: BB0123| 评论: 0|原作者: webmaster |来自: 本站原创

    在课程的实施上,我国的教育注重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同时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合作以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美国在教学中也普遍使用发现法,探索实验法,通过主体的活动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宝库。

    综上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幼儿科学课程确实存在不同之处,但却都普遍同意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利用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并强调呵护儿童的好奇心,让孩子乐学、好学,而这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突出意义。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力。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所以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幼儿有其独特的视角,而这正是创造力的表现,幼儿理解的过程正是他创造的过程,他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或顺应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情感等。

    幼儿的创造力是脆弱的,需要得到成人的呵护。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在科学活动中倡导一种自主的探究活动。比如在学习“沉浮”的科学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木块、石子、玻璃瓶等等,供幼儿自主探究沉浮现象。在活动中,幼儿用这些材料分别做实验,探究它们在水里的情况,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有的幼儿发现木块是漂在水上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它按下去,但只要一松手,木块就会漂上来。还有的幼儿发现玻璃瓶放进水里后,先是漂着的,过一会儿灌进了水,就慢慢地沉下去了;如果把玻璃瓶的盖于盖好,它就不会沉下去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充当了幼儿和对象世界之间的中介。教师只是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如木块不会沉下去,有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呢?玻璃瓶会沉到水里,怎样让它不沉下去等?让幼儿进行更多的探究,获得更多的发现,而不是直接给孩子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思维得到训练,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4-4-27 23:50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