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家长火烧孩子估值数万“烟卡” 调查:“烟卡”正升级为赌博

2024-9-16 14:26| 发布者: BB0123| 评论: 0

摘要:   近日,黑龙江鸡西的一名家长火烧孩子成堆“烟卡”。据网友称,估值得有好几万元。  当事人杨先生称,本来是不反对孩子玩“烟卡”的,但后来发现,很多小孩为了“烟卡”会去偷,甚至去抢。为了防止孩子走入歧途 ...
  近日,黑龙江鸡西的一名家长火烧孩子成堆“烟卡”。据网友称,估值得有好几万元。

  当事人杨先生称,本来是不反对孩子玩“烟卡”的,但后来发现,很多小孩为了“烟卡”会去偷,甚至去抢。为了防止孩子走入歧途,决定把它们都烧了。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烟卡”?家长学校又该怎么应对?

  从垃圾桶翻、自己买烟抽、盗窃

  “烟卡”游戏风靡小学生圈

  近段时间,“烟卡”游戏成为小学生新宠,不少小学生沉迷其中。

  小学生们所玩的“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放在地上,以空掌心击拍地面,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记者了解到,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

  那么,这些“烟卡”都是从何而来呢?据悉,“烟卡”来源途径多样,有的是收集家里的烟盒,有的是要求父母购买烟盒或跑到垃圾桶里翻找废弃烟盒,甚至还有在学校周边店铺和网上购买烟盒。此外,有家长表示,有的孩子会自己买烟抽,只为抽完烟来打“烟卡”。

  更有甚者,为了得到更多所谓稀有、精品、绝版的“烟卡”铤而走险,犯下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据报道,就在今年7月4日,四川6名未成年人为了获取“烟卡”悄悄潜入当地一商户家中,盗窃6万余元高档香烟,在取下“烟卡”后将香烟尽数抛弃。

  “烟卡”正在升级为赌博

  早在今年6月,总台央视记者已察觉到“烟卡”问题的严峻性,并随即展开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初的“烟卡”游戏中,规则较为简单,一方通过拍打地上“烟卡”让其翻面,就能赢得对方这张“烟卡”。

  但随着游戏蔓延升级,玩法也更加多样。玩家之间可以进行“交易”,用“烟卡”换取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有的同学不光赢取“烟卡”,还赢钱或物,这在“烟卡”游戏中被称为“添彩头”。比如,拍翻一次“烟卡”,便能赢得对方1元钱。大家先押注,输的同学除了把相应数量“烟卡”给赢的一方,还要按照事前约定给1元现金或其他物品。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表示,“‘烟卡’已经脱离游戏层面,正在小学生群体中升级为赌博。”

  小学周边店铺售卖“烟卡”、电商平台难监管

  “烟卡”风靡,不少商家打起“烟卡”的主意。有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小学周边的商店,发现很多商店在售卖“烟卡”,一般一元一包,一包含10张左右“烟卡”。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一些地方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江西上饶、新余、赣州等地,市场监督执法部门采取行动,清查了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和商店,集中查扣部分“烟卡”制品,并提示商铺经营户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以及烟草制品。

  尽管相关部门对实体商贩采取了措施,但线上网购平台仍然缺乏相关监管。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售卖“烟卡”的商铺不在少数。排名靠前的商家平均销量达10万张以上,且没有购买年龄限制。

  不少商家在批发销售“烟卡”时,会标注“稀有”“精品”“绝版”等字样。一个包含500张各类“烟卡”的套餐,售价高达数百元。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部分自媒体博主还为“烟卡”带货。

  一直以来,我国法律都明确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烟卡”是从烟盒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

  根据烟草专卖法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商家不得二次销售;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犯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5-1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