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高速汽车安全座椅 我都写在这里了

2016-11-28 16:58| 发布者: BB0123| 评论: 0

摘要: 关于儿童安全座椅,我把知道的都写这里啦。长文只给有需要的人,那些连花十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孩子出行安全常识都嫌费事的人,就请自觉绕道吧。第一部分:用还是不用的问题。在号主看来,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但是,既 ...

关于儿童安全座椅,我把知道的都写这里啦。长文只给有需要的人,那些连花十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孩子出行安全常识都嫌费事的人,就请自觉绕道吧。

第一部分:用还是不用的问题。

在号主看来,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但是,既然还有这么多人肯花至少几万块买辆车,却不肯花千把块给孩子配个汽车安全座,说明这依然是亟待用常识普及来改变的严重问题。

曾有人在头条号里问为什么这种现象还那么普遍,号主说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好像略显刻薄:

首先是无知,毕竟中国连汽车文化都缺失严重。其次是侥幸,总以为“那种小概率事件怎么会发生在我头上?”不过,如果知道了以下真相,恐怕这些人会乖乖让孩子用安全座椅了:

一、中国每年有1.85万名儿童因为没有使用汽车安全座椅而在交通事故中丧命!相对中国每年1600多万的新生儿,这个数字小的看似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醒醒吧,数据统计对于惨痛个体来说毫无意义。1.85万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在交通事故中100%丧命这种事儿发生了1.85万次。数据显示,未使用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婴童在交通事故中的致死率是使用了的8倍,受伤率是后者的3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将婴儿死亡率减少70%、幼儿死亡率降低54%至80%。

二、抱孩子坐副驾。会遇到两种情况:1。 紧急刹车,孩子以自己体重30倍的力量往前冲,大人根本就抱不住,直接冲破前挡风玻璃飞出去!这种事故报道隔三差五就会有一起。2。 撞车瞬间,安全气囊瞬间弹出,孩子要么成了大人的人肉缓冲,要么被瞬间充满气囊的爆燃气体像炸弹一样砸中,更严重的是,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此外,孩子单独呆在副驾位置,无论用不用汽车安全座,情势也是一样危急。所有的合格安全座椅都会在使用说明里强调,不得安装在副驾位置,就是这个道理。

三、给孩子系汽车安全带。等于在他脖子那里架了一把快刀。汽车安全带是按成人身高设计的,给孩子用的话,要么孩子根本绑不住,要么安全带刚好恰在孩子脖子那里,一脚刹车,安全带那锋利的边缘简直可以快得割喉!

四、让孩子自由坐后排。熊孩子不安分,随意开车门车窗,把身子探出去这类小事情数不胜数,你得边开车边分心呵斥教育他。别说孩子的乘车安全了,全车人的安全都不知道在哪里呢。

看了这四条,你还会说自己因为穷而不买吗?也真是奇了怪了,车都买了,一个汽车安全座椅还能买不起?你还会说孩子不愿意坐而不买吗?那就更奇怪了,孩子才多大,他懂个屁啊,这种关系人命的事你竟然会听一个孩子的?中国家长的问题往往就是,该民主的时候瞎霸道,该专政的时候瞎放权!别再拿孩子当借口了,他是读书少,可你也别骗他呀。

第二部分:产品的标准问题。

安全座椅虽然属于儿童耐用品中出行类产品的范畴,但儿童用品行业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会做安全座椅,小公司也是大企业”。这话是相对另一大出行品类婴儿车而言的,后半句是“只会做婴儿车,大企业也是小公司”。主要原因就是婴儿车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而安全座椅就非常有技术含量。所以,一般来说,安全座椅企业执行的是TS16949,即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儿童安全座椅和其他儿童耐用品一样,全球市场有三大流派代表,美国派、欧洲派和中国派。每个市场流派都有自己的标准规范,欧洲是ECE R44(简称欧标),美国是FMVSS 213(简称美标),中国是GB 27887(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在当地市场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产品,必须按照当地实行的标准进行检测,确认标准要求的每一项都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中国市场出售的合格儿童安全座椅须有CCC标志,其前提就是符合国标要求。

国标脱胎于欧标,内容基本相同。三大标准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检测要求之细,简直令人发指,虽略有差异,但对于动态测试都做了强制规定。相对而言,严苛的欧标及国标都要求儿童安全座椅须进行时速50公里的撞击测试,且儿童胸部合成加速度不得超过55g。这是保证安全座椅产品安全性能的底线。

第三部分:产品本身的问题。

一、壳体材质

一般的儿童安全座椅壳体都是塑胶制品,负责任的厂家会采用原生工程塑料,讲究的还会用大品牌的如埃克森美孚的塑胶粒子。有些还有在塑胶壳体里加入支撑钢板,好让产品更坚固耐用,在遭受剧烈撞击时不易发生断裂。但也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料,这样制作的壳体比较脆,难以经受巨大外力的冲击,且产品持用寿命也会明显降低。

二、加工工艺

有注塑和吹塑两种工艺。理论上讲,只要在撞击测试中表现合格,无论注塑还是吹塑,对于产品的安全性不会有影响。

相比较而言,吹塑的壳体摸起来有颗粒感,最主要的是会有厚薄不均的问题。有厂家为了让产品通过检测,会有意增加壳体的厚度,但实际上,标准对于产品的重量也是有规定的。

注塑工艺比较复杂,但制作出来的产品手感光滑,柔韧性好,产品一致性也有保证。号主曾在某品牌汽车安全座企业参观时留意到,有专门岗位的工作人员对于一次性注塑成型的壳体严格称重,将误差控制在10克之内。

三、吸能材料

比较常见的有EPP、EPS、EPE、PU海绵等。

EPP是一种性能卓越的高结晶型聚合材料,在强度、耐温性能和自然降解能力方面表现极佳,最大的好处就是折不断,韧性特别好。一些高端品牌儿童安全座椅产品会使用这钟材质。

EPS是一种高分子吸能缓冲材料,每平方米含有300到600万个独立密闭气泡,碰撞瞬间可以吸收很大一部分冲击力。优点是吸能抗震、不易变形、缓冲隔热、安全环保。专业赛车头盔和自行车头盔均是采用此种材料,很多安全座产品会在头托部分使用这种材质。

EPE就是我们常说的珍珠棉,经过物理的发泡过程,产生非交联闭孔结构,从而拥有良好的减震性能。低端儿童座椅用的比较多。

PU海绵可依人体工学设计,能有效吸收撞击时产品的冲击力,同时,也能支撑脊椎、头部和颈部重力,手感柔软。优点是舒适、柔软、透气,吸能减震、防噪音、舒缓身体压力。

四、安全带/前置护体

这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别。有人嫌安全带束缚感太强,孩子不喜欢,倾向于前置护体,认为会让孩子更舒服点。但也有人担心使用前置护体,太小的孩子会从座椅上滑下去,而体型太大的孩子又会觉得空间狭小。总之就是各有利弊。也有消息说,在欧洲,前置护体将逐渐被五点式安全带全面代替。

五、安全带搭扣

质量合格的安全搭扣,第一要能让父母不用很大的力气就打开,但座椅里的孩子不能解开,这要求搭扣需具备安全范围内的按钮开启力;第二,在撞击、高温等突发危险情况下,搭扣不能变形、不能断裂,保持正常状态的打开,以保证座椅内的孩子及时脱离危险;第三,因为搭扣使用频次高,所以必须通过抗疲劳测试、盐雾测试、拉力测试、高低温循环测试,保证在各种环境及一定次数使用状态下质量完好。

能制造安全带搭扣的厂家全球寥寥,比较知名的有瑞典Holmbergs(雄霸),安全带扣具发明者,意大利Sabelt,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赛车的安全带OEM商,以及美国immi。

第四部分:安装方式的问题。

在使用了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但依然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案例中,超过7成是因为安全座椅安装不到位。

现在儿童安全座椅普遍采用ISOFIX、LATCH和车载安全带这三种接口方式。

欧盟要求的ISOFIX接口简单说就是,汽车座椅的底部有2个固定接口,可以和儿童安全座椅直接连接。它的主要优势是连接牢固、安装简便,且不容易出错。

美国标准的LATCH接口方式比ISOFIX接口多了一个顶部或者底部的固定点,连接方式并不是单纯的硬连接,而是同时带挂钩方式。

汽车安全带固定方式是使用汽车上的安全带来固定儿童安全座椅,因此可以通用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安全带配置车型使用。缺点就是这种安装方式相对来说会比较麻烦。

以上三种安装方式中,有LATCH接口的汽车一定也可以装ISOFIX接口的汽车安全座,但是只有ISOFIX接口的汽车不能使用LATCH接口的儿童座椅。

另外须弄清楚前向安装还是后向安装,一般而言,如孩子四岁之前或体重18公斤以下,尽可能选用后向安装方式,其中15个月以下或体重在13公斤以内的,必须用后向安装。

第五部分:推荐靠谱产品。

这也是头条号问答的评论里有人提出来的问题。不可否认,已经有很多品牌尤其是国际高端进口品牌的汽车安全座椅俘获了一大批中国家长的心。关于这些产品,很多文章都介绍过了。今天号主要说的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安全座椅产品,它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儿童乘车安全。

好孩子用了50多个的时间,利用CAE模拟仿真技术,在花费6个亿进行的12万次实验室撞击测试积累的大数据基础上,重新结构航天器安全着陆科技,创造性发明GBES宇航溃缩吸能科技,并应用于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撞车的瞬间,内置这种溃缩吸能装置的汽车安全座可以主动迅速吸收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乘车安全。

国标、欧标等规定,儿童安全座椅须保证50公里/小时撞击时胸部合成加速度不超过55g,好孩子高速汽车安全座全面超越国标/欧标,将性能达标的撞击时速提高至最低60公里,并根据性能指标全面达标的撞击时速,把产品分为6系、7系、8系。其中8系产品在时速80公里撞击(目前强制动态测试能够进行的最高撞击时速)时,胸部合成加速度依然优于国标/欧标28%,此外,时速94.7 公里真车实撞测试证明,儿童胸部合成加速度仅为29.5g,相比普通汽车安全座椅,可提升安全性能60%以上。

好孩子高速汽车安全座,让儿童乘车出行更安全、更安心。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5-5-13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