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关爱孩子,“性道德”教育更重要

2014-5-11 23:16| 发布者: BB0123| 评论: 0

摘要: “性教育,不是讲性知识、生理卫生知识,而是性道德教育、爱的教育、人格教育。”5月6日,在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的“生命教育— 青少年性教育”研讨会上,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朱琪教授 ...
“性教育,不是讲性知识、生理卫生知识,而是性道德教育、爱的教育、人格教育。”5月6日,在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的“生命教育— 青少年性教育”研讨会上,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朱琪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资深性教育专家陈一筠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教育界人士及家长对性教育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前现状

  A、性教育:家长不知如何讲

  来自石家庄高新区第二小学的班主任张会存,同时也是一个9岁小男孩的家长,他述说了对孩子性教育中的迷茫。

  “有一次课间我从一年级门口过,发现一个小男孩楼着一个小女孩不撒手,小女孩使劲挣脱,小男孩亲了一下小女孩。五六年级的孩子来月经了,很多女孩子不敢放卫生巾,因为怕被男孩子把卫生巾挑出来。我很迷茫,不知该如何引导孩子们。”

  张会存老师的孩子上次坐车去植物园,跟非常要好的女同学坐在一排,“女同学晕车不舒服,孩子很自然地说你躺到我这儿来。这件事就被同学们拿过来谣传,有一个男孩说,那有什么呀,他还在女孩家睡过呢?另一个小男孩则说得更难听……”

  作为班主任张会存老师有个大难题:很多学校都是多媒体,一打开电脑就是连着网络的,可恨的是只要打开电脑,就往外冒黄色图片。老师都无法布置作业,早些年老师会留和电脑相关的作业,让孩子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但是现在老师都不敢留这样的作业。

  张会存老师还说,学校临近大学,孩子们放学后,几乎天天可以见到搂在一起的、亲在一起的情侣。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都是污染。

  B、学校性教育:仅限于生理卫生知识

  石家庄42中的张立梅老师说,老师也知道性教育课非常重要,但不知道从哪里讲,健康课上有一点,但很少,老师不敢展开讲,这个话题太敏感。家长在家一般也不讲,基本是个空白。

  一位老师表示,关于性教育的课程,从幼儿园到大学,可以说基本是个空白,有一点生理卫生课,许多老师还因为羞涩一带而过,或者不讲。学校、家长不讲,并不等于学生不去接触,网络、电视、口袋书,都在与我们抢夺着孩子们的观念与未来,我们不讲,但网络上、社会上不良信息触目皆是,他们在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了负面的性教育。

  记者了解到,现在一些教育机构也在进行性教育,但是,许多教育机构是迷茫的,没有方向。有关性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如何使用避孕套的教育,但一个现实是,自动避孕套机到处都是,每到艾滋病宣传日避孕套宣传铺天盖地,而未成年人堕胎人数却仍在增多。

  石家庄市教育局马长福副局长表示,此次活动,是在全国网络扫黄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一次生命教育的探讨。目前,由于受网络、社会种种不良信息的诱导,中小学生性罪错的现象屡屡发生,比如小学生早恋的多发,青少年人流堕胎的增加,都给家庭和学校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过去关于生命教育、特别是性教育,没有具体的教程,许多学校都是空白,但性教育关系学生一生的幸福,所以利用这次研讨会进行一次探讨和交流。

  专家声音

  1、“安全套教育”并不安全

  对一些专家大力鼓吹的“安全套教育”,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朱琪教授表示,我们正在犯美国人犯过的同样错误— 过高估计安全套的安全作用,而没有告诉青少年们:人格教育和健康家庭教育是惟一的选择。由于“安全套教育”是在学校进行的,学生会很自然地认为学校并不反对他们发生性行为,消除了对学校处分的顾虑;也因为学校推行“安全套教育”,学生就有了理直气壮地拒绝父母反对性行为的理由;再由于只讲“安全套”安全可靠,不讲或很少讲失败风险,这就从心理上解除了对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的畏惧。三个引起惧怕的因素一旦同时消失,学生们便获得了性的行动自由。

  朱琪教授认为:以人格、道德为基础的性健康教育(有导向的性教育,也称婚前禁欲或性纯洁教育),在传授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同时,着重性道德教育,以科学道理阐明婚前性行为的多重危害;婚前禁欲对身心健康和发展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更不会影响健康;相信青少年对性冲动有自我克制能力,明确教育和指导青少年拒绝婚前性行为。这种性教育既重视人的生物性,又重视人的社会性,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以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为基础的性教育,即无导向的性教育,也称综合性性教育,在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教育时,着重避孕防病知识。虽然也提及要对性行为负责,但是对于是否发生婚前性行为采取中立态度,由青少年自行决定。这种性教育只看到人的生物属性,而忽略人的社会属性。对于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仅仅限于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看不到婚前性行为产生的不良心理社会效应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产生长远和深刻的消极影响。

  安全套教育不能代替性教育,它只能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们更麻痹、更丧失警惕性,促使性病、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洁身自爱”,才是惟一保护自己、家庭、社会,健康向上的唯一的办法。

  2、道德人格教育才是根本

  朱琪教授认为,现代人关于的性问题的归因,一般都倾向于“缺乏性教育”,即认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性罪错的根源是对“性”的无知和异性之间的交往的隔膜,这种“性无知”是对性的生理和性生理卫生的无知。于是,解决的办法与方案也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开展性的生理卫生教育和提倡与推动男女性别之间的大胆自由交往。于是就有各国的所谓学者专家们大肆呐喊要在学校进行所谓的性教育,而这种性教育的实质就是性生理和性生活卫生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给予少年儿童一种性生理和性卫生教育,为此,有些国家居然给学生发避孕套和避孕药之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一筠说:“青春期教育是爱的教育,性是涵盖人生成长中的一部分,没办法单独讲性。”

  朱琪教授认为:性教育是一个广义的人生观教育,真正的性教育一般不直接谈“性教育”,但却从根本上解决了“性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研讨会上,学校和家长介绍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经验,达成的共识是,对学生进行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是性教育的必由之路。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育儿网 ( 粤ICP备15023800号-3 )

GMT+8, 2024-5-15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